東方藝術情韻:從天安門到凱旋門

來源: 時間:2014-03-11 12:33:13

        2013年8月10日下午四點,在北京1+1藝術中心迎來了開館后的第三次重要展覽,“東方藝術情韻:從天安門到凱旋門——文懷沙書法作品、徐嬿婷繪畫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在這里舉辦?,F場同時舉辦別致生動的新聞發布會和開幕酒會。本次展覽拉開了10月8日到10月15日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東方藝術情韻—文懷沙書法作品、徐嬿婷繪畫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的序幕。三位藝術家將以書法、繪畫、雕塑來詮釋中國藝術,向歐洲展示中國文化,促進中法文化藝術交流。
        文懷沙先生為二十世紀初產生的眾多中國文化學者中碩果僅存者,是中國德高望重的學者,世紀文化老人。他潛心研究《楚辭》數十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與郭沫若、鄭振鐸、游國恩等學者一起為楚辭研究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懷沙先生亦是屈原精神的踐行者。文懷沙先生的書法作品為《離騷》集句。在懷沙先生的作品中,字字珠璣流淌為紙上文脈,以“已意”寫屈子,回應那千古召喚。他將一生對中國文化的領悟傾注在其書法作品中,其書法古樸厚重、毫無媚態,書卷氣撲面而來,其間波瀾壯闊、雄厚深沉。
        文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用 “風”、“騷”兩個字概括之。“風”和“騷”是耐人尋味的,“風”代表中國文化的共性,代表人物是孔子;“騷”代表中國文化的個性,代表人物是屈原??鬃舆h在中世紀之前已為世界所熟知,中國的偉大詩人屈原也已在1953年與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的文學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道,成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從此屈原得到世界范圍更廣泛的關注。文懷沙先生認為“屈原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屈原所留下的偉大詩篇將這種個性永遠地銘刻在了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
畫家徐嬿婷博士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廣大和美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東方禪意的自然流露。出于對自然的敬畏,她的作品超越了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更是昂揚生命的表達,溫暖豁達,恬淡超然。在嬿婷的作品中,中國繪畫的直抒胸臆和文化情懷都彰顯出來,繪畫成為她世界觀的表達,成為傳達文化觀念的方式。
        徐嬿婷博士的作品有著女性畫家的細賦、精準、敏感、率性,也有男性畫家的氣度和胸懷,這是難能可貴的。 她的作品是一篇篇禁止破壞森林的檄文,是一道道怒斥吞噬家園的戰書。認識嬿婷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纖麗、矜持的婷婷靚女。但真正了解她的人,才會發現透過她那纖麗、矜持的亮麗隧道可以細查出她率真、幽默、聰慧的內涵??葱鞁麈卯嫯嫊r有這樣的感受:“此時,我怎么也不能阻止徐嬿婷油畫發出的聲言——它像一組組交響樂,在我腦際縈繞。徐嬿婷揮舞著畫筆,如指揮家拿著指揮棒,她向大地涂抹的那些色塊,是一個個起伏的音符……”
        郅敏的雕塑作品造型古樸、端莊,精神追求上超越了時空。郅敏深得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最終回到中國雕塑的文化系統之中,他的雕塑不再是生活片段的再現,不再是自然形態的模擬,而以東方藝術家對待自然和物象的方式直追物質的精神價值。
關于郅敏的《雙生系列》作品,中央美術學院趙力教授認為,在中國早期的藝術遺存中有大量關于“雙生”的描寫,而在文化深層上這些“雙生”的圖像,在中國社會歷史的早期無一例外地皆關涉于原始宗教文化的根源,之后則為中國人宇宙觀、認識論的不斷演化的獨特闡釋。對于郅敏而言,“雙生”即便明確地來源于一個極為龐大的傳統,但是它的存在意義更多的則是落實于對自我藝術創作的“當代性”與“極致性”。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教授評價郅敏的作品,“青年雕塑家郅敏走過的路程猶如陶冶,最終推進到"陶化"或"瓷化"的新境地。這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品格提升過程。我期許郅敏的才華能夠綻放,為他積極拓展當代陶瓷材料語言的努力所慰籍,更為他蘊含在作品之中對文化的深刻理解而由衷地欣喜。”
參加此次展覽的三位藝術家從不同的藝術門類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形成有特色的個人作品,通過可感知的具體形式,重回“風”、“騷”語境中的自我,從而達到藝術的真諦——弘揚生命、弘揚文化的精神力量,達到心靈的完滿。
        本次展覽由北京1+1藝術中心和嘉合傳播聯合策劃承辦,為期22天,在8月31號展覽最后一天將舉行作品拍賣活動。來自于外交部、文化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高層領導和著名美術評論家,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各界精英人士約200人出席本次展覽。2013年8月10日下午四點,在北京1+1藝術中心迎來了開館后的第三次重要展覽,“東方藝術情韻:從天安門到凱旋門——文懷沙書法作品、徐嬿婷繪畫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在這里舉辦?,F場同時舉辦別致生動的新聞發布會和開幕酒會。本次展覽拉開了10月8日到10月15日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東方藝術情韻—文懷沙書法作品、徐嬿婷繪畫作品、郅敏雕塑作品三人展”的序幕。三位藝術家將以書法、繪畫、雕塑來詮釋中國藝術,向歐洲展示中國文化,促進中法文化藝術交流。
        文懷沙先生為二十世紀初產生的眾多中國文化學者中碩果僅存者,是中國德高望重的學者,世紀文化老人。他潛心研究《楚辭》數十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與郭沫若、鄭振鐸、游國恩等學者一起為楚辭研究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懷沙先生亦是屈原精神的踐行者。文懷沙先生的書法作品為《離騷》集句。在懷沙先生的作品中,字字珠璣流淌為紙上文脈,以“已意”寫屈子,回應那千古召喚。他將一生對中國文化的領悟傾注在其書法作品中,其書法古樸厚重、毫無媚態,書卷氣撲面而來,其間波瀾壯闊、雄厚深沉。
        文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用 “風”、“騷”兩個字概括之。“風”和“騷”是耐人尋味的,“風”代表中國文化的共性,代表人物是孔子;“騷”代表中國文化的個性,代表人物是屈原??鬃舆h在中世紀之前已為世界所熟知,中國的偉大詩人屈原也已在1953年與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的文學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一道,成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從此屈原得到世界范圍更廣泛的關注。文懷沙先生認為“屈原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屈原所留下的偉大詩篇將這種個性永遠地銘刻在了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
畫家徐嬿婷博士的作品表達的是生命的廣大和美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東方禪意的自然流露。出于對自然的敬畏,她的作品超越了對自然物象的描繪,更是昂揚生命的表達,溫暖豁達,恬淡超然。在嬿婷的作品中,中國繪畫的直抒胸臆和文化情懷都彰顯出來,繪畫成為她世界觀的表達,成為傳達文化觀念的方式。
        徐嬿婷博士的作品有著女性畫家的細賦、精準、敏感、率性,也有男性畫家的氣度和胸懷,這是難能可貴的。 她的作品是一篇篇禁止破壞森林的檄文,是一道道怒斥吞噬家園的戰書。認識嬿婷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纖麗、矜持的婷婷靚女。但真正了解她的人,才會發現透過她那纖麗、矜持的亮麗隧道可以細查出她率真、幽默、聰慧的內涵??葱鞁麈卯嫯嫊r有這樣的感受:“此時,我怎么也不能阻止徐嬿婷油畫發出的聲言——它像一組組交響樂,在我腦際縈繞。徐嬿婷揮舞著畫筆,如指揮家拿著指揮棒,她向大地涂抹的那些色塊,是一個個起伏的音符……”
         郅敏的雕塑作品造型古樸、端莊,精神追求上超越了時空。郅敏深得中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最終回到中國雕塑的文化系統之中,他的雕塑不再是生活片段的再現,不再是自然形態的模擬,而以東方藝術家對待自然和物象的方式直追物質的精神價值。
        關于郅敏的《雙生系列》作品,中央美術學院趙力教授認為,在中國早期的藝術遺存中有大量關于“雙生”的描寫,而在文化深層上這些“雙生”的圖像,在中國社會歷史的早期無一例外地皆關涉于原始宗教文化的根源,之后則為中國人宇宙觀、認識論的不斷演化的獨特闡釋。對于郅敏而言,“雙生”即便明確地來源于一個極為龐大的傳統,但是它的存在意義更多的則是落實于對自我藝術創作的“當代性”與“極致性”。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教授評價郅敏的作品,“青年雕塑家郅敏走過的路程猶如陶冶,最終推進到"陶化"或"瓷化"的新境地。這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品格提升過程。我期許郅敏的才華能夠綻放,為他積極拓展當代陶瓷材料語言的努力所慰籍,更為他蘊含在作品之中對文化的深刻理解而由衷地欣喜。”
        參加此次展覽的三位藝術家從不同的藝術門類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形成有特色的個人作品,通過可感知的具體形式,重回“風”、“騷”語境中的自我,從而達到藝術的真諦——弘揚生命、弘揚文化的精神力量,達到心靈的完滿。
        本次展覽由北京1+1藝術中心和嘉合傳播聯合策劃承辦,為期22天,在8月31號展覽最后一天將舉行作品拍賣活動。來自于外交部、文化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高層領導和著名美術評論家,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各界精英人士約200人出席本次展覽。
關注中鼎微信即時了解更多信息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