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國際書畫品鑒會——白雪石

來源: 時間:2015-01-30 13:25:36

 

 

 

 

白雪石(1915.6.122011.4.22)齋號何須齋,北京市人,自幼習畫,早年師從趙夢朱,后拜梁樹年為師,19371948年期間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同時參加湖社畫會中國畫研究會;后執教于北京師范學院、北京藝術學院,后在中央工藝美院任教,還兼北京山水畫研究會會長;多次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繪制巨幅國畫;多次出國舉辦畫展;他的山水畫師宗北派,旁及南派,廣采博取,兼收各類畫種之精華,具有宋畫之嚴謹,元畫之輕快,水彩畫之秀潤,版畫之純凈而具裝飾美;其中尤以桂林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白雪石的繪畫風格。

白雪石擅畫山水,無論是黃山、泰山桂林風景,都在他筆下洋溢著靈性及活力。他巧妙地運用石線,表花及濃而不濁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綠水的明潔意境。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樸秀多姿,

題材廣泛,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尤以桂林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白雪石的繪畫風格。他的一種獨具風貌的桂林山水畫法被稱為白派山水。

白雪石先生早年學山水臨習宋元,受北派山水影響較深,畫風清健俊朗,嚴整明凈。建國后開始注重寫生,補上深入自然、反映生活這一課。由于教學需要,他常帶學生到山區寫生,教學相長,使傳統山水程式技法在自然真實面目中得到印證和補充。白雪石先生將傳統山水畫的簡約概括的各種皴法、點法、墨法結合客觀自然的真實生動,變化無窮,在此過程中也不斷有新的發現與創造。50年代以來,他和許多名家如秦仲文、吳鏡汀、吳光宇、梁樹年、張安治、陳大羽、宋文治諸位到名山大川進行寫生創作活動,眼界不斷開闊提高,藝術漸趨成熟并形成個人風格。

雪石先生山水中的漓江系列山水,應該說是最能集中代表畫家在傳統山水畫革新方面突出的

藝術成就的。綜觀其漓江山水,無論其是雄渾濃重,或是秀潤空靈,抑或是疏淡迷朦,無論是絕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長卷巨制,雪石先生皆能以其嫻熟老辣的筆墨功夫運用濃、淡、干、濕、潑、破等不同墨趣、勾皴點染的不同筆情,恰到好處地揮寫漓江晴、云、雨、霧中山光水影迷離的微妙變化。形象的剪裁、章法的處置,繁簡、疏密、虛實、主次的藝術處理,皆極其講究而又能自然穩健毫無斧鑿之痕。勾、皴、擦、點蒼老沉雄的筆道,墨色渲染的豐富層次,所塑造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農舍、煙雨漁筏、芭蕉新篁,構成了層次豐富空間深遠發人遐想的迷人畫卷。

經過長期的藝術積累及持續不斷地深化變革,雪石先生終于突破了舊的傳統程式,逐步邁入其自己的藝術自由王國。在當代傳統山水畫變革的諸多難題面前,雪石先生以其看似舉重若輕的從從容容的步態,于不聲不響之中,先后推出一批又一批、既有傳統筆墨功力、又具新的時代氣息的、藝術個性獨具的系列山水新作。諸如以首都邊遠山區為素材的太行山水部分;以雄壯長城為主的燕山山水部分;以云、山、峰、泉雄視五岳的黃山山水部分;以山水甲天下桂林為原型的漓江山水系列;雄宏的三峽山水等等。無論是宏篇巨峰抑或是盈尺小幅,皆能有異于古人也別于今人的突出個人的風貌。其畫藝以獨有的藝術魁力與審美境界,受到了海內外畫界與社會各界的認同與好評,這是有目共睹的。


關注中鼎微信即時了解更多信息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